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9.46亿吨,同比下降2.60%;累计生产生铁7.96亿吨,同比下降4.20%;累计生产钢材12.23亿吨,同比增长1.0%。其中,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生产粗钢7.62亿吨,同比下降0.24%;累计生产生铁6.70亿吨,同比下降1.21%;累计生产钢材7.41亿吨,同比增长1.19%。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测算,预计2021年中国钢材消费量为9.54亿吨,同比下降4.7%;预测2022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9.47亿吨,同比下降0.7%。根据钢材消费量和钢材、钢坯净出口分析,预测2021年和2022年我们国家粗钢产量分别为10.40亿吨和10.17亿吨,同比分别下降2.3%和2.2%。根据粗钢产量测算,同时考虑废钢使用量增加等因素,预计2021年我国生铁产量为8.63亿吨左右,同比下降2.8%;预测2022年我国生铁产量为8.24亿吨,同比下降4.5%。
2021年前三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0.9%,比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
2021年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总利润4152.9亿元,同比增长104.3%。
为进一步响应党和政府提升钢铁行业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和落实习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目标,陕钢集团等六家陕晋川甘论坛区域内重点钢铁企业于2021年1月28日,在西咸新区注册成立了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西北联钢由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六家单位发起组建,包含9家钢铁生产企业,钢铁产能超过6000万吨。
河北兴华钢铁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数据显示,其于6月23日发生股权变更,原持股51%的股东陈茂春退出,王树华的持股比例由49%升至100%,并接替陈茂春成为河北兴华钢铁的法定代表人。随着股权生变,河北兴华钢铁的市场主体类型亦从“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7 月14 日,山东钢铁公告称,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筹划对山钢集团战略重组事项。
8月20日,鞍钢股份公告称,公司实控人鞍钢集团近日收到国资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通知,同意鞍钢集团对本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同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鞍钢集团签署《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股权之无偿划转协议》,根据该协议,辽宁省国资委将向鞍钢集团无偿划转持有的本钢集团51%股权。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鞍钢集团将持有本钢集团51%股权,本钢集团将成为鞍钢集团控股子公司。若以2020年的产量计算,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合并以后,双方总产量将达到5555万吨,超过河钢集团的4376万吨,位列全球第三。
8月23日,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烘熔钢铁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完成一系列变更。信息数据显示,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已成为烘熔钢铁控制股权的人,占股比例高达70%,烘熔钢铁法人代表也变更为聂少锋。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资料显示,普阳钢铁2020年粗钢产量为630万吨,加上邢钢粗钢产能超过200万吨,烘熔钢铁也超过200万吨,普阳钢铁已跻身“千万吨级”钢企行列。
重大资产重组实施进展公告》。从《公告》中获悉,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货币资金对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钢铁”)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出资额占广西钢铁注册资本的比例为45.83%,同时受托行使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广西钢铁 45.58%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合计表决权比例为91.41%,成为广西钢铁控制股权的人,将广西钢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8月27日,鞍钢股份(00347)发布第八届第四十七次董事会公告。从中获悉,为满足该公司发展的策略规划的需要,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按照国家新颁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鞍钢董事会批准该公司与辽宁前杜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前杜)、辽宁澎辉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澎辉)、辽阳联合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阳联合钢铁)签署《钢铁产能置换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以自有资金购买辽阳联合钢铁钢铁建设项目产能置换剩余的炼铁产能55万吨(其中辽宁前杜39万吨、辽宁澎辉16万吨),转让金额共计人民币2.915亿元(含税)。
9月3日,宝钢股份与包钢股份在包头签订央地结对协作协议和钢管产业委托管理协议。宝钢股份与包钢股份签署央地结对协作协议,是双方前期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将为双方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为推动东北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宝钢股份与包钢股份无缝钢管产业合作,对提升钢铁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双方在产业、技术、市场以及资源上优势互补,拥有巨大的协同空间。同为钢管领域的重要企业,宝钢股份与包钢股份有责任为钢管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表率,要以本次签约为契机,强化使命担当,将双方合作打造为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的示范。
10月22日,河钢股份公告披露,河钢股份邯郸分公司老区将实施退城搬迁,在邯郸市涉县建设新基地。公司与河北能嘉联合组建钢铁项目公司,共同实施新区钢铁项目建设和运营,河钢股份持股51%,该合资公司初期注册资本为5亿元。另外,焦化项目也是邯钢老区退城搬迁项目中的一部分。经河北省国资委批复同意,河钢股份拟与华丰裕达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河北能化联合组建焦化项目公司,共同实施焦化项目建设和运营,河钢股份持股51%,该合资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2.8亿元。
1月20日,中信特钢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表示,1月4日,该公司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子公司参与竞买上海电气集团钢管有限公司40%股权的议案》,同意中信特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泰富特钢经贸有限公司(“特钢经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摘牌的方式参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电气”)持有的上海电气集团钢管有限公司(“电气钢管”)40%股权转让项目。
1月29日,湖南省最大国有钢铁企业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华菱钢铁公告披露,其子公司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拟实施二期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07002.77万元。该项目投产后,汽车板公司酸轧线万吨,镀锌线万吨。
3月20日,山西晋南钢铁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山西闽光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山西闽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就闽光新能源公司年产4万吨高性能碳负极材料项目配套156万吨/年炭化室高6.78米捣固焦化升级改造项目进行战略合作。
1月20日,河钢股份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表示,河北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总规模为85亿元。其中合伙人认缴出资情况如下:河钢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0.05亿元,建信金投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出资0.01亿元,建信金融实物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4.99亿元,河北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母基金(有限合伙)出资59.95亿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河钢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5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的意见》(发改产业〔2021〕594号,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执行。《意见》聚焦问题导向,突出实效性、可操作性,阐明了严格备案管理和规范建设冶炼项目的明确要求,也体现了与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充分衔接。《意见》的实施,将更好的引导钢铁冶炼项目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促进钢铁行业快速推进产业体系调整,持续巩固提升化解过剩产能成果,有效推动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迈进。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和《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逐步提升大宗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降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拟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到2025年,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对区域降碳支撑能力明显地增强;培育50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以下简称“骨干企业”),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形成较强的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就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提出指导意见。
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的,依法不予审批。
新建“两高”项目应按照《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依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配套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采取比较有效的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下称重点区域)内新建耗煤项目还应严格按规定采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措施,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
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对基层“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程序、审批结果的监督与评估,对审批能力不适应的依法调整上收。对炼油、乙烯、钢铁、焦化、煤化工、燃煤发电、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铜铅锌硅冶炼等环境影响大或环境风险高的项目类别,不得以改革试点名义随意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或降低审批要求。
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深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1比2015年提高了约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一下子就下降,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28%。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明显地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62%品位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万吨、24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12月29日,工信部等3部委印发了《“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不再分别制定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规划,而是将原材料工业整合起来做一个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能力显著地增强;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业中比重基本稳定;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显著提升;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到2035年,变成全球重要原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高地,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全方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具体目标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供给高端化水准不断提高。突破一批重点战略领域关键基础材料。重点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二是结构合理化水平持续改善。粗钢、水泥等重点原材料大宗产品产能只减不增。形成5-10家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在原材料领域形成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发展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水泥产品单位熟料能耗降低3.7%,电解铝碳排放下降5%。重点行业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实现双下降。工业废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四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效应凸显。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3级及以上企业达到2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0%以上。建设1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五是体系安全化基础更加扎实。重点行业关键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高,产业链断点堵点显著减少。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工信部等六部门: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
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及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2020年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业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新格局。
5月7日,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逐步的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11月4日,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和《湖北省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部署,推动湖北省冶金、现代化工、建材产业的调整改造转型升级,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低碳冶金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省冶金工业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绿色智能化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全面实现“四提四减”,即“提升产业集中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减少及消除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影响;提升高端供给能力,减少落后装备和低端产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冶金产业基地,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12月10日,《河南省钢铁行业“十四五”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印发,到2025年,全省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力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生铁产能控制在3000万吨左右,粗钢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实现“两减、两降、两优”目标。
3月8日,必和必拓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必和必拓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500万美元,与河钢集团共同研究和探索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路径。河钢集团是全球钢铁领军企业之一,也是必和必拓铁矿石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在此次合作中,必和必拓与河钢集团将聚焦钢铁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围绕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钢渣回收再利用技术以及铁矿石块矿的使用率提升等三大重点领域通力协作。合作旨在帮助双方向自身设定的气候变化目标加速推进,并助力钢铁行业为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必和必拓于2019年宣布了总额为4亿美元的气候投资计划,通过协调优化减排技术方面的项目、合作、研发和创新投资,推动减少集团在自身运营过程中,以及下游企业在使用必和必拓资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此次与河钢集团的战略合作将是该投资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必和必拓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10月15日,淡水河谷已与江苏沙钢集团(“江苏沙钢”)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寻求机会开发专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炼钢方案。淡水河谷与江苏沙钢计划对以下事项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1)在炼铁过程中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包括高品位铁矿石产品;(2)就Tecnored工厂开展合作。此举有助于淡水河谷实现到2035年将“范围三”净排放量减少15%的承诺。淡水河谷还承诺,到2030年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绝对排放量减少33%以及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些承诺符合《巴黎协定》,将引领低碳采矿的发展进程。
11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淡水河谷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炼钢脱碳领域开展合作。根据谅解备忘录,淡水河谷和中冶集团有意共同探索、分析和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使双方与钢铁制造行业的客户合作,助力它们实现脱碳并改善环境业绩。这些解决方案包括淡水河谷的Tecnored技术,Tecnored使用淡水河谷专有技术生产的生物炭。此举有助于淡水河谷实现到2035年将“范围三”净排放量减少15%的承诺。淡水河谷还承诺,到2030年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绝对排放量减少33%以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些承诺符合《巴黎协定》,将引领低碳采矿的发展进程。
11月29日,《中国宝武碳中和行动方案》发布,中国宝武产业布局是“一基五元”,“一基”指的就是钢铁主业,碳排放主要来自钢铁板块,2020年中国宝武的粗钢产量达到1.15亿吨,分布在17个钢铁基地。中国宝武的钢铁制造基本是以长流程为主,电炉钢占比只有6.5%,所以碳减排对中国宝武有着比同行更严峻的挑战。中国宝武已经向社会承诺,以2020年为基准,2035年降低碳排放30%至每吨钢1.3吨,力争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宝武碳中和冶金技术主要包括:极致能效、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近终形制造、冶金资源循环利用和碳回收及利用等六方面的内容。
1月8日,河南召开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目标是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完成,新兴产业培育奠定坚实基础,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战略性突破,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挺进制造业强省第一方阵。力争至“十四五”末,装备制造、食品制造产值翻一番,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达到万亿级,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钢铁和有色、石化、建材、轻纺达到5000亿级,高端智能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达到2000亿级。
7月8日,福建省发布“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涉及钢铁行业的内容如下:突出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推进节能降耗技术应用,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高端钢铁、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等领域产品。到2025年,全省冶金产业规模达到7100亿元。
以三明、福州、漳州、泉州、宁德等地为重点,发挥三钢、三宝、大东海等重点企业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延伸及应用,打造绿色高端钢铁生产基地。优化提升钢铁产品结构,突破高性能装备零部件合金钢、冷轧硅钢板等产品生产技术,补齐高端钢材缺失关键环节,构建“冶炼—压延—钢材制品—钢铁产品服务”发展链条。围绕低能耗冶炼技术,节能高效轧制技术,全流程质量检测、预报和诊断、钢铁生产流程智能控制等升级需求,引导企业实施工艺技术和装备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等,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融合。
以宁德、福州、漳州等地为重点,发挥青拓、宝钢德盛、福欣特殊钢等重点企业作用,依托红土镍矿冶炼不锈钢技术,提高双相、含氮等高端不锈钢产量,保持300系列不锈钢产业发展优势,拓展“红土镍矿原料—冶炼—热轧—冷轧深加工—高端不锈钢应用制品”产业链,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标准和非标配件以及成套设备、家具、建筑装饰等应用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稳定性、表面质量、板形、品种开发等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9月16日,吉林省冶金建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吉林省冶金行业发展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初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强企仍然较少,强化环保、兼并重组等影响行业发展质量的重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行业发展既面临新挑战也存在新机遇,一是随着钢铁工业发展和钢结构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吉林省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的条件基本成熟,二是随着汽车消费增长,我省汽车产量仍将继续增长,钢铁和轻质金属合金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需求的增长将带给吉林省钢铁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构建现代化的钢铁产业体系,促进钢铁行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为我省冶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支持钢铁企业在符合产业政策前提下,升级改造技术装备,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依托我省汽车和轨道车辆制造产业优势,重点研发生产可配套汽车的冷轧薄板(镀锌钢板)、热成型高强钢、冷作及热作模具用钢、工具钢、轴类或齿轮类特种用钢等钢铁材料。围绕客车发展耐候钢、不锈钢、转向架用钢等。加快重点开发高等级建筑用结构钢,发展钢结构预制件等深加工产品。
11月15日,曹妃甸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唐山市曹妃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涉及钢铁内容如下:按照“控总量、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精品钢铁产业。推动首钢京唐、文丰特钢创新升级,加快首钢京唐二期二步、唐银钢铁、唐钢大成不锈钢等项目建设,实现钢铁产业扩能增效。坚持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实施路径,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推进钢铁企业智能化改造,优化企业管理和过程控制,进一步提升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超高强度镀层板、高技术船舶用钢、高强钢、高品质不锈钢等先进钢铁材料占比。大力推进钢铁深加工,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发展先进钢铁材料铸件、锻件、优质焊接材料、无缝钢管、球墨铸管、高性能金属密封材料、高品质不锈钢制品、大型装备构件等先进钢铁材料制造。到2025年,钢铁产能达到2000万吨,精品钢占比达到70%以上,唐山本地消耗率达到3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0亿元。
11月15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山东省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着力打造钢铁产业生态,推进钢铁行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固基延链,推动钢铁产业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钢铁及制品产值倍增,达到万亿级规模。鼓励就地就近开展钢铁深加工,建立制造园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特钢、海洋工程用钢、轨道交通用钢、白色家电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石油石化用钢等,带动高端轴承、齿轮、模具、不锈钢、海工装备、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迈向高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为我省(山东省,下同)乃至全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11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涉及钢铁内容如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学布局风能开发项目,多元化推动太阳能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进一步优化能源配置格局。严格落实煤炭减量替代,以钢铁、化工、水泥、玻璃等行业为重点,每年优选200个项目列入千项技改,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以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电镀、制革、石油、开采、造纸、纺织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智能化、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钢铁、焦化、平板玻璃、陶瓷、水泥、燃煤电厂等行业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对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化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重点污染企业,依法加快搬迁退出城市建成区,充分论证项目对拟选址区域及周边区域的环境影响。推动主城区钢厂转型升级,促进钢铁产能向沿海和铁路沿线地区适度聚集,重点建设唐山、邯郸精品钢铁产业集群和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临港钢铁产业基地。到2025年,钢铁企业基本搬出城市主城区。推动焦炭产能向五大集团、煤化工基地和钢焦一体企业聚集。稳妥实施城市建成区内燃煤火电机组及自备电厂退城搬迁,解决石家庄等重点城市“煤电围城”问题。
11月24日,内蒙古印发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2021-2025)的通知,涉及钢铁行业内容: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先进钢铁材料产能400万吨以上、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能200万吨以上、稀土新材料产能20万吨以上、先进硅材料产能100万吨以上、先进建材及非金属矿物材料产能160万吨以上、先进碳材料产能100万吨以上、先进化工材料产能200万吨,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先进钢铁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板材、高性能管材、先进轨道交通材料等高端产品。到2025年,高性能板材产能180万吨、高性能管材产能180万吨、先进轨道交通材料产能100万吨,产值达到400亿元。围绕钢铁、水泥、玻璃、汽车、火电、石油化工等行业应用,培育烟气脱硝、柴尾净化、催化裂化等催化材料系列产品,推进PVC稳定助剂项目建设。
依托呼包鄂乌城市群、乌海及周边地区等地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稀土新材料、先进硅材料、先进碳材料等细分领域,着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主体,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区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先进钢铁材料。重点在包头、乌兰察布、赤峰、乌海及周边地区布局。包头着力发展高性能板材、管材和先进轨道交通材料。乌兰察布、赤峰、通辽着力发展不锈钢(板带材)、镀锌板等产品。乌海及周边地区着力发展H型钢、高端铸造件。到2025年,培育1户企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包钢)、培育4户企业产值达50亿元。
2月23日,180毫米厚高级别大厚度FH785海工钢板研发在河钢舞钢获得成功,实现了这一高级别、高强度、高创效、高难度海工钢新产品的“国内首发”。
2月19日,由宝钢股份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一键RH精炼模型应用科研攻关项目,顺利完成了科研结题并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宝钢股份已率先掌握第六代智能一键RH精炼关键技术。项目实现了真空排气开始到排气结束的RH吹氧、合金化、冷材、真空、环流气、测温取样等所有工艺操作按时间进程有序自动控制,达到了一键精能,在炼钢精炼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一键RH精炼率近90%。
4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发布消息称,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在乌海市落地转化,该项技术为世界首创。总投资10.9亿元、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于12日产出高纯铸造生铁水。这标志着世界首创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成功落地转化。项目生产的铸造高纯生铁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材料,可广泛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蒸汽轮机和各种抗低温冲击铸件及球墨铸铁产品的深加工等领域。
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符合标准的再生钢铁原料不属于固态废料,可以自由进口。
4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146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出口退税,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
7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1年8月1日起,取消2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出口退税。
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钢铁出口产品遭遇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21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案件18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案件1起,保障措施案件1起;与2020年相比,国家数量减少5个;案件数量下降了34%。
下一篇:期货公司大全-金投期货网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0 电竞比赛押注平台app(中国)官方APP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3025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