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上海实践”
时间:2024-07-22 15:13 作者: 成功案例

  新房漏水渗水、墙体裂缝……导致业主苦不堪言,维权之路漫漫。建设工程的质量存在潜在缺陷问题怎么办?如今,上海市通过引入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以下简称“IDI”),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途径。

  IDI,是指由住宅工程建筑设计企业投保、保险公司依据保险条款约定,对在保险范围和保险期间内出现的因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所导致的投保建筑物损坏履行赔偿义务的保险。

  十年来,为让更多群众住上“好房子”,上海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不断探索IDI在商业住宅工程中的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的解决机制,为中国IDI体系建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上海实践”。

  2005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颁布《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2012年,IDI正式在沪启动。

  此后,上海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渐走深走实IDI探索之路——2016年,上海市政府发布50号文,在浦东新区实施IDI保险制度,将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引入到风险管理模式中。同年7月,IDI基本险费用被明文纳入保障房结算价格。这两项政策的实施,为IDI在上海市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IDI探索道路上,市场力量开始聚集。2016年开始,以太平洋保险为牵头单位的6家保险公司先后获得上海市IDI保险主承资格,成为了IDI在上海市开疆拓土的主力军。2017年,首批建设工程TIS(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名单发布,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13家中外资机构入选,被聘请为独立于建筑商的第三方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在住宅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业主和保险公司提前控制风险,TIS机构为6家保险公司开展住宅工程质量管控和风险减量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

  太平洋保险IDI负责人章蓥说:“上海市IDI的最大特色就是引入首批专业、独立的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风险管控,确保建筑质量。”

  2018年上海市加快IDI数字化发展步伐。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保险公司通过开发优化,IDI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运行。系统包括承保、理赔和风险管控三大模块,同时,在行业内搭建包括IDI监管平台和IDI业务管理平台在内的两级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保险公司和TIS机构的三级管理模式。

  有了IDI,百姓在住宅工程建设中就有了自己的“护身符”。它始终守护着住宅工程建设过程,改善工程质量上的问题、预防工程问题。

  据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静介绍,2021年9月,TIS机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工地管道丝扣连接使用厌氧胶。上海市质监站在收到TIS机构通过IDI平台推送的生活给水管道使用厌氧胶的严重技术风险报告后,组织各保险公司、TIS机构进行调研与风险讨论,并发布《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工程给水管道连接使用厌氧胶监管的工作提示》,各TIS机构对全市已购买IDI质量保险的住宅建筑进行为期一月的专项排查。经过排查,杜绝了生活给水管道丝扣连接厌氧胶等不合格密封材料的风险,有效保障了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避免了系统性风险事件的发生。

  2023年6月,太平洋保险了解到某住宅工程建设项目因“预看房”产生了投诉,保险公司和TIS机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和工程建筑设计企业进行沟通与核实查勘。经了解,业主投诉原因是“预看房”邀请函上对于参与人员及拍照做了限制,业主担心施工现场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因而产生较大不积极的情绪。TIS机构和保险公司安排专家团队全程陪同业主参与预看房活动,对现场再次做全面检查,用验房师的眼光查找质量上的问题,督促建筑设计企业及时整改,打消业主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疑虑,将《本市新建住宅工程“业主房屋的品质预看房”制度(试行)》的政策落到实处。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IDI在上海市的扎实推进,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极大的提升。IDI制度多年来悄无声息地保障着人民的利益,让人民看着安心、住着舒心。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质安处处长李宜宏表示:“IDI在当前社会治理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市场行为分担政府市场管理职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通过对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提升了工程质量;解决了业主的后顾之忧,从而化解了社会矛盾。

  在IDI制度建设上,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关于上海市推进商品房和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实施建议》《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理赔服务规范》等,强调保险公司对IDI保险管理的主体责任、提升保险公司在IDI业务管理和工程管理方面的水平。

  在IDI制度建设上,上海市坚持政府引导、多方联动。政府通过IDI充分调动第三方市场资源,有效弥补质量安全监管资源不足的短板,既优化了营商环境,又放大了政府对住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效能,大大节约了政府资源,使政府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工程建筑设计企业购买IDI保险,有效落实首要质量责任,有效防治工程质量上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推动工程质量“法人负责、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闭环管理。

  保险公司引入专业的第三方TIS机构参与住宅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察觉缺陷及时与质监部门联动,督促建筑设计企业及时整改,对建筑设计企业形成有效约束,监督实施工程质量,保障业主的权益。老百姓遇到质量上的问题由保险公司负责维修,降低维权成本,此举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又可以大大降低投诉频次。

  “在IDI制度建设的加持下,TIS机构不断将课题研究转化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等各阶段开展风险检查,大幅度的降低工程交付使用后的质量风险。”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一峰表示。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的力度也愈发明显。例如保险公司引入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缺陷温差在渗漏、空鼓、电气线路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成为TIS机构工作的标配,通过科技迭代,现已开展无人机加载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打开IDI应用市场,保险公司还进行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沉降监测方面的探索,开始将钻孔内窥镜成像检测技术、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应用到装配式住宅工程套筒灌浆质量检测中。

  十年推动,成绩斐然。如今,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取得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上海市IDI收入超过89亿元,覆盖1700余个项目,为50多万居民提供约7244亿元的风险保障。

  IDI制度既是发挥保险业社会管理功能、服务我国建筑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优化城市建设治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工具,更是保险机制全面融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制度创新。从长远看,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制定修订城乡建设和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等法律和法规。2023年,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类立法规划。

  曾经,城市的大拆大建给传统建筑带来了不少破坏。当前,在城市更新浪潮下,传统建筑作代表城市历史文脉的文化瑰宝,对其进行“体检”、修缮和保护迫在眉睫。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安排340万元补助资金,为全区851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员配备“智慧安全帽”,推进监督队伍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日前,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景苑家园小区3号楼6楼的一户居民家里,供热企业工作人员在一处电源插座旁安装了一个柱状小白盒,这个小白盒就是供热温度监控装置。作为“智慧供热”平台建设的一部分,今年,丹东市将在254个小区中选取1988户安装供热温度监控装置。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就五项国家标准《赤泥堆场技术标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喷灌工程技术标准》《河流流量测验标准》《铀转化设施设计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8月19日。

  近年来,江苏等地组建专业队伍,运用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为古建筑“体检”,给后期修缮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及丰富的数据基础。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0 电竞比赛押注平台app(中国)官方APP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3025764号-1

地址:江苏省靖江市中洲西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