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发射成功令人欢欣鼓舞,不过有成功就有失败,中国另一枚火箭发射失败的原因找到了,竟然是因为一个螺钉孔加工的时候没弄好,造成火箭发动机内部缺陷,最后导致飞行异常,发射失败。
这就是今年9月21号从酒泉发射的谷神星一号火箭,这个火箭是星河动力航天公司研制的。
这是一家民营航天公司,之前已经发射了9次,全部成功,技术很过硬,但是第十次的时候却意外遭遇失败。
当时报道出来之后我很惊讶,可以说丝毫没有征兆啊,不过当时大部分网友评论也很冷静,失败也很正常,航天不可能100%成功的,找到原因就好了。
那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是找到了原因,星河动力航天公司23号发了公告,写得很详细。
我们挑重点说一下,谷神星一号是一种四级火箭,前三级都是固体发动机,第四级是液体发动机。
这次出问题的是一级固体发动机,它的喷管表面是有一层碳布层,用烧蚀的办法带走热量,给发动机散热。
但是这次在打螺丝孔的时候,因为操作不当,导致那个碳布层内部产生缺陷,就是那种很细小的裂纹。
火箭发射的时候,喷管可是有几百度近千度的高温,热量就在这个缺陷的地方聚集,造成烧蚀异常,热量就没办法正常带走了,温度过高,然后一级发动机就没法正常工作了。
从发射画面来看,在起飞几十秒之后,明显看到发动机喷了好几次,就像是喘了两大口粗气一样,最后就偏离了轨道。
其实飞行器的残骸分析,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要对这些碎片进行还原,做受力分析、损伤鉴定;
推测出原因之后,还要进行故障复现,就是说模拟这个故障再发生一次,看看是不是一样的结果,如果最后事故又发生了,那就证明就是这一个故障没错了。
归零,在航天上面很常见,这个词啊,是让所有搞航天的人,都感到敬畏和害怕的词。
你能够理解为“从零开始”,从头来过,也可以理解成对生产质量的闭环控制,就是要求所有问题全部清零,才允许进行下一步生产工作。
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当时我们航天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长征2E火箭遭遇了两次失败,一次发射中止。
我们当时查原因的时候,就把这个流程也加强完善了,比如说一定要进行“举一反三”,最后就形成了“归零”的五条标准:
你再看看星河动力航天的公告,确实也完全遵循了这个标准,把问题解释的很详细,一点都不能回避。
我们国内现在有了十多家民营航天公司,但是他们都保持了国家队的传统优点,同时也充分的发挥市场化的优势,让中国航天百花齐放。
2003年9月6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一个工人,在搬运卫星的时候,因为事先被人去掉了24个固定螺栓,但是他不知道,他也没依规定去检查,就直接开始搬,然后这个价值2.9亿美元的卫星就摔到地上了。
后来网上就有这么个梗,“你觉得你把事情搞砸了吗?至少比我好,我把那颗价值2.9亿美元的卫星给摔了……”
这个事情后面如何来解决的呢,就是后来定损,修好这个卫星需要花1.35亿美元,洛马公司被迫放弃了这一个项目的全部利润,并且还倒贴了三千万美元,美国政府还补贴了几千万美元,最后2009年这个卫星还是成功发射了。
至于那个失误的工人有没有要求赔钱,我没查到资料,知道的可以在评论区说一下。
地面测试的时候起火了,结果舱门设计也有问题,着火了形成负压,舱门从外面打不开,没法救援。
纯氧在飞船内部爆燃,三十秒就烧死了里面三个宇航员。直到现在,阿波罗一号的事故仍是美国航天的伤疤。
原因也差不多,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上面有一个橡胶密封圈老化了,起飞的时候造成泄露,连锁反应,最终爆炸。
这个橡胶密封圈,在发射前一年就产出了,一直没检查出来有问题,最后导致7个宇航员遇难。
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火箭,是美国瑟奥科尔公司负责制造的,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火箭制造厂之一。
当时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罗杰·博伊斯乔利,就发现这个密封橡胶圈设计有问题。
在挑战者号发射六个月之前,罗杰就去检查了上一次航天飞机发射之后的密封圈,结果发现完全烤焦了,如果不是外面还有一层密封圈,上一次航天飞机就会爆炸。
因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有一位海选出来的老师,要向全世界直播太空上课,这关系到美国的面子,所以NASA觉得不能因为一个“可能的隐患”而耽误发射。
然而,这时候瑟奥科尔公司的领导层介入了。为了取悦NASA,公司老总和4位高级经理开会之后,拍桌子决定,“可以发射”。
美军把火箭残骸捞上来发现,密封圈附近的箭体都是烧焦的孔洞,完全被烧穿了,这是事故原因的直接证据。
航天就是一个容不得半点差错的事业,一个螺丝钉、一个小碎片,可能就有灾难后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